周勇委员:发挥“世界工厂”优势 促进“一带一路”供应链对接_时政_资讯_丝路通合作网
上海合  丝路专家  东南亚  欧亚  王绍辉  亚美尼亚  中国学者:  莫尔多瓦  上海合作组织  欧亚丝绸之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时政 » 正文

周勇委员:发挥“世界工厂”优势 促进“一带一路”供应链对接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5-26  浏览次数:85
核心提示:周勇委员:发挥“世界工厂”优势 促进“一带一路”供应链对接2020-05-2616:04:20来源:中国建设新闻网作者:龚后雨 胡春明随着疫

周勇委员:发挥“世界工厂”优势 促进“一带一路”供应链对接

2020-05-26 16:04:20 来源:中国建设新闻网 作者:龚后雨 胡春明

 

随着疫情的全球流行和持续蔓延,目前已有多个国家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宣布进入紧急状态或陆续采取“封国”“封城”等隔离封闭措施,造成广泛的供应链、产业链冲击。根据多家国际权威机构预测,世界经济陷入衰退预期。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周勇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受疫情影响,中国首倡的“一带一路”建设也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和挑战。一是项目被迫推迟和停止。目前,由于国外疫情防控力度持续加大,许多位于“一带一路”的建筑工地、商场和工厂关闭停工,投资项目推迟,但固定运营成本等支出继续发生,企业经营压力增加。二是投资并购难度加大。受疫情影响,发达国家跨国公司收益预期平均下调35%,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平均下调20%。由此,金融和资本市场发生剧烈动荡,引发新一轮的资产价值重估,一些国家开始收紧投资并购审批流程。2019年,全球平均每月有1200例公开的跨境投资并购,今年2月仅有874例,3月更是大幅下降超过50%。三是供应链受到重大冲击。许多国家和地区采取限制性措施,人财物的正常流动受阻,人员复工延迟、原材料和物资运输不畅、成本上升,从而影响业务和项目正常运作。四是国际舆论环境形成干扰。疫情的全球蔓延正在改变国际互动模式,并产生一些对中国与“一带一路”的负面“噪音”。部分国家不断将疫情政治化、污名化,扭曲事实,恶意抹黑,严重影响中国形象,“一带一路”国际舆论环境复杂严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冠肺炎疫情再次证明,只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才是人间正道。”这场全球公共卫生危机,正在充分验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科学性和重要性,也让我们对“一带一路”倡议更加充满信心和期待。目前,中国与168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了200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已成为“一带一路”沿线25个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疫情期间,“一带一路”沿线经贸活动虽然受到影响,但相比其它地区仍然比较活跃。一季度,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外贸进出口达2.07万亿元,同比增长3.2%,高出中国外贸整体增速9.6个百分点,占比达31.4%。

周勇介绍说,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建筑)是我国最早“走出去”的企业之一。中国建筑深入践行“一带一路”倡议,有效落实“海外优先”指导思想,在多年的国际化经营过程中,不仅长期扎根阿尔及利亚、巴基斯坦、刚果(布)、越南等发展中国家,精耕细作,成功实施了一大批重大标志性项目,更成功进入美国、新加坡、中东等发达市场,跻身当地领先承包商行列,充分彰显“中国建造”品牌实力。目前,集团已累计在境外130多个国家和地区承建项目7000多项,其中一大批项目成为中外紧密合作、深厚友谊的象征,成为当地经济兴旺、文化繁荣的标志,赢得所在国家政府和民众的高度认可,塑造了联通世界的中国建造名片、中国友谊名片、中国精神名片。

尤其是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中国建筑积极参与“一带一路”项目建设,成功承接或实施了中巴经济走廊最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巴基斯坦PKM高速公路项目(苏库尔-木尔坦段)、埃及政府头号工程新首都中央商务区项目、北非重要航空枢纽阿尔及尔新机场项目、马来西亚吉隆坡标志塔等一系列重大民生项目。

周勇告诉记者,2019年,中国建筑海外业务发展势头良好,海外业务新签合同额、营业收入均实现了两位数增长,国际竞争力进一步提升。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国建筑党组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的重要指示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全面落实国务院国资委有关工作要求,把海外疫情防控作为集团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多次作出部署,层层压实责任。2020年一季度,中国建筑在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提下,稳妥推进海外市场开拓和生产经营活动,实现海外业务新签合同额 382 亿元,同比增长 28.8%。承建的斯里兰卡交通经济大动脉南部高速公路延长线项目、马尔代夫最大保障房工程 7000 套社会住房项目均顺利建成交付;埃及政府头号工程新首都中央商务区项目也实现了首座高层建筑封顶,项目建设进入新阶段。

周勇表示,尽管受到疫情影响,“一带一路”建设遇到一些暂时的、具体的困难。但从长远来看,这种影响是短期的、可控的,我们要坚定信心,遵循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继续推进高质量“一带一路”建设,全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为应对疫情,化“危”为“机”,周勇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加强疫情防控国际合作。要充分发挥“一带一路”政策沟通和民心相通的坚实桥梁和重要平台作用,发扬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精神,真诚携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同应对疫情,积极协助“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提前部署和制定疫情防控方案,构筑起疫情防控的防线。建议运用中国抗疫经验,加大包括必要的卫生医疗设备、检测试剂、应急物资和专业人员等在内的技术合作交流力度,建立应急联络和沟通机制,分享相关防控和诊疗技术,有效开展国际联防联控。要讲好共建“一带一路”抗疫故事,为“一带一路”正名,争取国际舆论话语权。

二是加强供应链保障。“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众多,受疫情影响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不同,一些国家关键细分环节供应商数量少、可替代性差,在全球供应链产业链中处于弱势地位。要发挥中国“世界工厂”和“世界市场”优势,加强与相关国家贸易协作关系,加强信息沟通,掌握市场需求,因地制宜、“一国一策”、靶向服务,促进“一带一路”供应链、产业链精准对接、有效衔接。设立中欧班列抗疫专项补贴,全力保障中欧班列常态化运行,确保亚欧国际贸易与物流大通道的安全畅通,维护全球供应链稳定。

三是加强国际金融合作。受疫情冲击,“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债务率进一步提高,国际收支平衡与债务可持续性受到影响,导致相关国家经济运行与企业经营出现困难。建议发挥“一带一路”银行间常态化合作机制在国际经贸金融往来中的桥梁作用,推广中国金融机构在抗击疫情、保障金融服务等方面的优秀做法和经验,通过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发行“抗击疫情专题债券”,以各国金融机构认购的方式,联合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金融力量,为受疫情影响的各国企业提供流动资金方面的支持,确保不因资金流动性问题影响各国企业的良性运营,避免相关国家出现金融危机、债务危机。

四是加强企业帮扶。建议充分利用出口退税和进口关税减免政策对企业的帮扶作用,针对疫情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疫情形势的国家、不同产业,设置阶梯型的出口退税和进口关税减免优惠政策,降低出口需求回落和进口中间品供应不足对我国企业的影响。

五是加强科技赋能。根据疫情防控需要,要充分利用5G、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数字化技术,开展“云展会”“云招商”“云对接”“云采购”,在法律文书送达、电子签章、远程监管等方面实现突破,提高线上线下交互性和跨境作业效率,提升“一带一路”建设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实现高质量发展。

(原标题:化“危”为“机” 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访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勇)

编辑:李晓红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