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驻以色列经商参处 2014-09-02
以色列科技创新的基本情况及特点
以色列地处亚洲西部,地中海东岸,地域狭小,资源贫乏。因此,以色列重视发展科技教育,通过创新驱动本国经济发展,在科技和经济领域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
一、以色列科技创新的基本情况
2013年,以色列民用科技研发支出442亿谢克(约128亿美元),同比增长7.3%。人均研发支出1357美元,同比增长4%。从事研发的全职人员超过70412人,占总人口的比例为9.1%。电子信息技术、生命科学技术、现代农业、新能源、水技术等高科技领域均取得了领先全球的成果,成为了以色列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从研发主体看,工商部门是研发支出的“主力军”。2013年,工商部门(Business sector)科研支出366亿谢克,增长2.7%,是以色列科研支出最大的部门,占总支出的83%。高等院校支出62亿谢克,增长2.0%,占总支出的14%。政府支出8.8亿谢克,增长3.6%,占总支出的2%;私人非盈利机构支出4.4亿谢克,下降3.1%,占总支出的1%。
从资金来源看,国外和工商部门是主要的“资金池”。统计显示,以色列最大的科研经费来源于国外,占总支出的45.6%,包括国外的风险投资、跨国公司的研发投资等形式。工商部门的自有资金占总科研支出的39.3%,是研发支出第二大资金来源。政府部门通过向教育机构转移和自身科研支出,承担了11.1%的科研资金。来自高等教育机构和私人非盈利机构的资金分别占全国总支出的2.2%和1.9%。
从国际比较看,以色列科研水平领先全球“金字塔”。2012年,以色列科研支出占GDP的比重为4.2%,是OECD成员国中最高的国家;人均科研支出1305美元,处在是OECD国家中的较高水平。以色列每万人中有135个科学家和工程师,远超美国的85人,据世界第一,同时以色列也是世界上人均新创企业(start-up)数最多的国家。以色列科学家在全球科技期刊发表的论文占全球总数的1%,人均科技论文数排名第3,人均论文引用数据世界第4。
从科研成果看,高科技产业是以色列经济的“助推器”。高科技产业始终在以色列经济增长中起重要作用,在以经济社会发展和促进人员就业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以信息与通信技术产业(ICT)为例,2012年,信息与通信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17.1%,出口占总出口的30.3%,吸收就业占总就业的8.5%,对以色列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高度发达的信息与通信技术产业还吸引了大量的国际投资,有效的拉动当地经济增长和就业。
二、以色列科技创新的特点
以色列科技创新特点明显,始终坚持“政府支持、企业主体、国际合作”三位一体的科技发展模式。
(一)政府大力支持科教发展。以色列教育投入占GDP比重长期保持在10%左右,全国77%的人口接受过12年以上的教育,为科技创新培养了大量的高素质人才。良好的科技管理体制,确保全国科技工作有序运转,由科技部、经济部等13个部门共同组成国家科技决策体系,形成合力协同推进全国的科技工作,避免重复建设或遗漏。实行首席科学家负责制,主要部门设有首席科学家办公室,负责制定科技政策、资助科技研发、协调解决重大问题等。制定年度科技计划,支持大学与企业构成研发联合体,促进产学研有机结合。实行严格的知识产品保护制度,通过《产权法》、《商标条令》、《版权法》等法律法规对知识产权予以有力保护。
(二)坚持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以色列企业在科技创新中居于主体地位。一方面,企业自筹创新资金,对创新成果拥有自主权。据统计,工商部门的研发费用45%为自有资金,51%来自国外融资,因此,企业对创新成果拥有完全的产权,可以按企业意愿进行处置。另一方面,创新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创新始终坚持市场导向。在以近4000家的高科技企业中,资产总额超过10亿美元的不到10家,绝大部分是中小企业。这些中小企业发挥“船小好调头”的优势,及时根据市场需要,按自己意愿决定或改变创新方向。政府主要支持基础科学和共性技术研究、设立科技产业园区等,为企业的研发创新活动提供基础理论和良好环境。
(三)重视开展国际研发合作。以色列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已同欧盟、美国、日本、OECD国家、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等全球重要的创新国家和国际组织达成了科技合作协议;参加了29个国际和国家间工业研发活动,与大量的国家和地区开展了项目合作。微软、IBM、英特尔、华为等大量的跨国公司,在以色列投资建立研发中心,进一步促进了以色列国际科技合作事业的发展。通过国际合作,以色列的研究机构和创新企业与世界顶尖科学家建立了良好的联系,利用了国际先进科研设备,获得了大量国际资金支持。2013年,以色列科研支出中,来自国外的资金58亿美元,占总支出的45.6%,是以色列科研支出第一大资金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