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2月03日 15:10 央视新闻
1月26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中国的北极政策》白皮书。白皮书说,在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不断深入发展的背景下,北极问题已超出北极国家间问题和区域问题的范畴,涉及北极域外国家的利益和国际社会的整体利益,攸关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共同命运,具有全球意义和国际影响。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中国愿本着“尊重、合作、共赢、可持续”的基本原则,与有关各方一道,积极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共建“冰上丝绸之路”,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北极的和平稳定和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2018世界经济论坛“在分化的世界中打造共同命运”主题年会上,论坛创始人施瓦布先生呼吁各方加强合作,打造共同命运
这是继今年世界经济论坛“在分化的世界中打造共同命运”主题年会后,中国积极推动的旨在和北极相关利益国家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举措。作为一带一路的延续,“冰上丝绸之路”倡议一经推出,立即引起极地国家特别是北欧各国的积极响应。
极地国家积极响应“冰上丝绸之路”
《科技日报》报道,北极经济理事会芬兰轮值主席泰若•沃拉斯提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除了高纬度北极国家,包括中国、日本等国在内的众多中纬度国家,也是促进北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芬兰愿意在该理事会框架下,与中国政府和企业开展航道开发等商业合作。”
挪威外交大臣伊娜•埃里克森•瑟雷德在该国特罗姆瑟市参加年度“北极前沿”大会时表示,我看到中国对北极事务越来越投入,当中国成为北极理事会正式观察员国,我们对此鼎力支持。我们认为,这个地区如此重要,不仅仅与生活在北极地区的人们相关,而且与全球相关;中国参与全球航运、环境保护、渔业开发,我们都表示期待;我们两国在科学研究上保持合作,且都是北极理事会重要成员,很显然我们有很多共同利益。
“中国观测船对北极理事会在北极的研究工作非常重要。很多机构在理事会的框架下进行科研工作,欢迎中国加入到其中发挥更大作用”。冰岛议长斯泰因格里姆尔•西格富松在和芬兰、挪威、冰岛、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议长和瑞典第一副议长等北欧和波罗的海国家外长在1月7日至13日联合访华时作出上述表示。北欧和波罗的海等环北极或近北极国家外长联合访华,向世界透露主动和中国加强合作,响应“一带一路”倡议的信号,标志着双方政治互信和各领域交流合作进入快速发展的新时代。

△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陆上部分(图片来源:俄罗斯诺瓦泰克公司)
而作为北极东北航道的最大国家俄罗斯,在北极项目上也早已和中国有合作。2017年12月8日,被誉为“北极圈上的能源明珠”的中俄能源合作重大项目——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正式投产,这一项目是目前全球在北极地区开展的最大液化天然气工程(总投资约270亿美元)。作为中俄在北极圈合作的首个全产业链合作项目,亚马尔项目成为了“冰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支点,不仅将带动俄罗斯能源产业和边疆地区发展,还能够丰富我国清洁能源供应,加快推进我国能源结构的优化。
世界主流媒体关注中国提出“冰上丝绸之路”
美联社(AP)1月26日报道,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孔铉佑说,中国有兴趣参与北极的科学研究,愿意与有关国家特别是北极国家在北极航道的经济开发等方面开展合作。他26日说,中国政府和企业的参与和贡献将给北极带来机遇。
路透社1月26日报道,在《中国的北极政策》白皮书中,中国概述了其雄心壮志,要借助北极航道的开发利用,把“一带一路”倡议扩大到北极。
彭博新闻社网站1月28日报道称,中国领导人先是在1月22日致信一拉美和加勒比国家领导人会议,要求建设“太平洋海上丝绸之路”;1月26日,中国发布首份北极政策白皮书,提出了“冰上丝绸之路”。此次扩容再次表明,正当唐纳德•特朗普带领美国“向内看”之际,中国渴望在全球发挥更大作用。
人民日报海外版在题为“解析《中国的北极政策》:中国坦荡参与北极治理”的报道中指出:中国的北极政策目标是认识北极、保护北极、利用北极和参与治理北极。报道援引中国北极问题专家张侠的话说,在北极跨区域和全球性事务中,中国正肩负起重要责任,与各国利益相融、休戚与共。
“就拿中美两国在巴黎气候协定中的不同表现来说,之前美国政府一直强调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然而特朗普政府却宣布退出巴黎气候协定,这种甩手走人的做法令北极国家普遍感到意外和担忧。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一直坚守巴黎气候协定的承诺,积极履行负责任大国义务,以实际行动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作出积极贡献。”张侠表示。
报道同时指出,北极航道开发有助于推动国际航运与全球贸易发展,中国发起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与各方共建“冰上丝绸之路”,为促进北极地区互联互通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带来合作机遇。
针对有部分国家和媒体质疑中国的北极政策,宣扬“中国北极威胁论”,笔者反问,纵观世界风云,在保护主义盛行,逆全球化背景下,世界经济论坛提出在“分化的世界中打造共同命运”,是谁首先提出,并带头响应“打造共同命运”倡议,且付诸实际行动的?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言出必行
“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高举合作共赢旗帜,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在2018年新年贺词中,习近平主席以李大钊的名言“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昭示共产党人求真务实的精神、奋发有为的姿态,确立了苦干实干的主旋律、主基调。李大钊名言,凡事都要脚踏实地去作,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而惟以求真的态度作踏实的工夫。以此态度求学,则真理可明,以此态度作事,则功业可就。
(央视新闻客户端特稿 编辑 张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