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人员在位于铜川市耀州区小丘镇原党村“草莓星球”的温室内查看草莓的生长情况(6月6日摄)。
2016年9月,海升集团在铜川投资建设的5万平方米现代智能玻璃温室草莓栽培项目“草莓星球”正式投入使用,来自荷兰的工业化现代农业生产技术使得草莓实现一年9个月产果。
地处关中平原和黄土高原交界带的铜川因矿设市,曾是全国重要的煤炭产业基地和西北最大的水泥生产基地。过去“挖煤卖资源、挖石头烧水泥”落后粗放的生产方式,让铜川饱受环境污染之苦,1993年中华环保世纪行称铜川是“一座卫星上看不见的城市”,成为当地人难以言说的痛楚。
近年来,铜川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重要抓手,实现工业解困突围。“十三五”期间,铜川将坚持以系统深度转型为主题,积极推进优势产业转型升级、特色农业提质增效、文化引领全域旅游等“十大工程”,实现发展模式由资源消耗型向与可持续发展并重转型。转型正在为铜川赢得发展新机遇,昔日“渭北高原黑腰带上的明珠”,在建市60周年之际重焕光彩。新华社记者 李一博 摄

工人把从“草莓星球”温室里采摘下来的草莓分拣包装(6月6日摄)。
“草莓星球”目前年产草莓可达400吨,出产的草莓主要销往国内一线城市及海外市场。
地处关中平原和黄土高原交界带的铜川因矿设市,曾是全国重要的煤炭产业基地和西北最大的水泥生产基地。过去“挖煤卖资源、挖石头烧水泥”落后粗放的生产方式,让铜川饱受环境污染之苦,1993年中华环保世纪行称铜川是“一座卫星上看不见的城市”,成为当地人难以言说的痛楚。

在铜川火凤凰艺术陶瓷有限责任公司,工人在生产车间内准备瓷瓶干坯(6月5日摄)。
传承了耀州瓷文化的火凤凰艺术陶瓷在继承古老技艺的同时不断创新,使得新耀瓷具有色彩更丰富、器型更多样、用料更广泛等特点。

在位于铜川王益区王家河工业园区的火凤凰艺术陶瓷有限责任公司,工人在生产车间为瓷瓶贴花(6月5日摄)。
传承了耀州瓷文化的火凤凰艺术陶瓷在继承古老技艺的同时不断创新,使得新耀瓷具有色彩更丰富、器型更多样、用料更广泛等特点。

参观者在铜川火凤凰艺术陶瓷有限责任公司参观陶瓷制品(6月5日摄)。
传承了耀州瓷文化的火凤凰艺术陶瓷在继承古老技艺的同时不断创新,使得新耀瓷具有色彩更丰富、器型更多样、用料更广泛等特点。

在位于铜川新区南部工业园的兴盛德药业,工人在整理晾晒的中药材(6月6日摄)。
铜川药王山是中国中医药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也是“药王”孙思邈隐居行医之地。

在位于铜川新区南部工业园的兴盛德药业,工人在包装生产好的三七粉(6月6日摄)。

陕汽集团东铭公司的工人在新能源电动车车桥装配生产线上作业(6月6日摄)。
由老军工企业改制而成的陕汽集团东铭公司经过近十年在新能源汽车车桥领域的深耕,现在与陕汽、东风、长安等多家国内新能源车企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铜川声威水泥生产部部长王军龙在查看余热发电机的运转情况(6月5日摄)。
通过近年来不断的技术改造,截至2017年底,声威水泥年氮氧化物、粉尘排放较建厂初期分别下降了65%、84%。

铜川声威水泥的工作人员从生产区的脱硝站前经过(6月5日摄)。
截至2017年底,声威水泥年氮氧化物、粉尘排放较建厂初期分别下降了65%、84%。
地处关中平原和黄土高原交界带的铜川因矿设市,曾是全国重要的煤炭产业基地和西北最大的水泥生产基地。过去“挖煤卖资源、挖石头烧水泥”落后粗放的生产方式,让铜川饱受环境污染之苦,1993年中华环保世纪行称铜川是“一座卫星上看不见的城市”,成为当地人难以言说的痛楚。
近年来,铜川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重要抓手,实现工业解困突围。“十三五”期间,铜川将坚持以系统深度转型为主题,积极推进优势产业转型升级、特色农业提质增效、文化引领全域旅游等“十大工程”,实现发展模式由资源消耗型向与可持续发展并重转型。转型正在为铜川赢得发展新机遇,昔日“渭北高原黑腰带上的明珠”,在建市60周年之际重焕光彩。新华社记者 李一博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