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知名机构称“中企借助国家补贴开展海外并购论”不实_时政_资讯_丝路通合作网
上海合  丝路专家  东南亚  欧亚  王绍辉  亚美尼亚  中国学者:  莫尔多瓦  上海合作组织  欧亚丝绸之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时政 » 正文

德知名机构称“中企借助国家补贴开展海外并购论”不实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4-11  浏览次数:65
核心提示:德知名机构称“中企借助国家补贴开展海外并购论”不实2019-04-10 10:33:23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耿卓 彭大伟针对外界所谓“中
德知名机构称“中企借助国家补贴开展海外并购论”不实

2019-04-10 10:33:23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耿卓 彭大伟

针对外界所谓“中企利用国家补贴以高价优势击败其他竞争对手,从而收购德国企业”的论调,德国知名经济研究机构慕尼黑ifo经济研究所8日发表的最新报告通过分析大量案例进行了反驳。
这份报告由慕尼黑ifo经济研究所所长克莱门斯·菲斯特(Clemens Fuest)领衔。菲斯特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对2002年至2018年间分布在92个国家的7万多个跨境并购案例进行了研究。在这些样本案例中,中国投资者收购外国公司的案例达1900件。其中,中国投资者收购德国企业的案例为171件。
研究发现,平均而言,由中国投资者收购的公司总资产规模为其它国家投资者收购对象规模的7倍。同时,前者的负债比率要比后者高出6.5个百分点,而且被收购时的平均盈利率几乎为零。与之相对的是,其他国家的投资者收购的多为正处于盈利状态的公司。
从投资领域来看,中国民营企业更倾向于收购电子、机械工程和汽车行业的公司,虽然中国的国有企业的投资活动亦活跃在前述领域,但国企的收购行为更多是集中在原材料开采和农业领域。
报告得出的结论是,中国投资者更倾向于以低价收购外国企业,这与某些国家存在的“中国企业利用国家补贴,在并购中以系统性的高价优势击败其它竞争对手”的舆论正好相反。
菲斯特分析,中国投资者似乎更注重企业规模而非盈利能力,从而规避与其他竞标者的竞争,这种投资偏好也可能与中企热衷长线投资等因素有关。
编辑:刘梦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