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网 2018-04-13 09:05 史廪霏
2016年1月,《中国对阿拉伯国家政策文件》出台,将中阿人文交流作为重要内容。在新的背景下,中阿文化交流面临的新机遇主要体现在:
第一,重点推进青年领域文化交流。
阿拉伯国家的青年人口众多,2010年青年人口(15-29岁)占总人口的比例为27.9%。到2025年,阿拉伯国家15-24岁的青年人口数预计将攀升至5800万。在世界范围看,阿拉伯青年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也是居于前列。青年肩负世界发展的方向,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是民心相通最重要的支撑力量。因此, 未来推进中阿文化交流的过程中应将青年作为重要的工作对象,针对青年交流开展长期有效的活动。
第二,重视宗教领域文化交流作用。
宗教交往在中阿文化交流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已成为“丝绸之路”人文外交的宝贵资源。《中国对阿拉国家政策文件》中亦将文明和宗教交流作为人文交流领域的重要内容。在中阿共建“一带一路”新形势下,应进一步发掘宗教作为文化载体的资源优势,在构建中阿命运共同体过程中重视宗教认同对于文化认同的价值沟通作用,通过宗教领域的文化交流,共同探索和谐与包容的价值观,抵制宗教极端主义对“一带一路”造成的人文风险。充分利用宗教团体的组织和人力资源,完善伊斯兰教协会与国际宗教非政府组织的对话机制。
第三,加大图书出版、媒体宣传力度。
近代以来西方媒体在国际上掌握了话语权,中阿文化的沟通与交流常常需要通过西方的媒介,这就造成了双方的认知还停留在较为片面和表层的文化符号上。2015年8月,为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中国出版集团与阿拉伯出版商协会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共同设立并推广“中
阿经典作品互译工程”,为中阿思想文化直面沟通带来了新的契机。在如今信息多元化的时代里,还应善于使用各类媒体加强对阿文化交流。但不管是通过媒体还是书籍,在选材上应该更加深入和广泛,在实践的过程中也不应仅是泛泛地介绍中国文化,而应站在中国文化和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交流的角度,将两种文化融会贯通,用阿拉伯人熟悉的理论阐述中国文化,这样才能使阿拉伯人民更加容易理解和认同中国文化,增进中阿文化交流的有效性。
第四,注重开拓对阿旅游产业。
中阿旅游往来历史悠久。旅游交流可以促进中阿双方民众的沟通与互信,是实现民心相通的有效方式。未来10年,伊斯兰旅游市场是全球最具发展潜力的旅游市场之一。在全球伊斯兰旅游市场发展中,阿拉伯国家(尤其是海湾阿拉伯国家) 占据了主导地位。
同时,我国对阿旅游交流仍具有较大发展潜力。2015年,国家旅游局将中国旅游主题年确定为“美丽中国——2015中国丝绸之路旅游年”,为推动中阿旅游交流带来了新的机遇。加强与阿拉伯国家的旅游合作,应注重加大对我国丝绸之路沿线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和产品的宣传,针对阿拉伯穆斯林游客的旅游习惯做好旅游服务保障,完善旅游设施建设。通过旅游交往在中阿人民间延续丝路友谊的传统,为中阿文化交流创造有利条件。
(作者:北京语言大学外国语学部 史廪霏)